史上最年輕國大代表是他!超越黨派色彩的企業家獲三位總統賞識、聘為國策顧問
在胞兄陳鏡村鼓勵下,陳哲芳(中)投入政界,併成爲最年輕的全國工業團體國大代表。左爲陳哲芳夫人洪玉英
七○年代在嘉義發跡的耐斯、愛之味集團,參與並見證了臺灣經濟奇蹟,耐斯陳家在嘉義工商業的影響力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耐斯創辦人陳鏡村,早年即是嘉義工商業界的領導人物,也是臺灣省工業會的會員。1975年時,依《工業團體法》第四十九條規定,結合臺灣省工業會所屬的嘉義縣39家會員工廠,籌組創立嘉義縣工業會,陳鏡村爲創會理事長。1980年,陳哲芳39歲。那年,他當選國民大會代表,成爲臺灣政治史上最年輕的國大代表。從工商業轉戰政治圈,這樣的經歷,讓他有別於其他商界友人,可以站在不同高度,擴展視野和膽識,也讓他有機會在政治、經濟、商業領域展開觸角。
史上最年輕的國大代表
1947年,中華民國施行憲政,進行第一屆國民大會、立法院及監察院選舉;但自1949年遷臺後,因政治局勢多變,長期未進行中央民意機構選舉,直到1972年才進行第一屆第一次增額選舉,至1991年方全面改選。1980年,舉行第一屆第二次增額代表選舉時,在工業界耕耘近二十年的陳鏡村認爲,四弟陳哲芳的談吐和氣勢,適合往政界發展、爲工業界發聲,因此推派陳哲芳代表耐斯集團參選國大代表;同年,陳哲芳由集團推舉,獲選爲中華民國第六屆十大傑出企業家,更拉昇聲勢。
本文出自《陳哲芳傳》
陳鏡村更是全省跑,義不容辭幫弟弟助選。
陳鏡堯記得,選戰正熱時,有一天,陳鏡村對他說:「阿堯,你岳父是宜蘭人,我們去宜蘭請他幫忙。」於是兩人在親家帶領下,一一拜會宜蘭地區的企業。最後開票結果,陳哲芳在宜蘭的得票數將近150票。
爲了不辜負三哥的期許,陳哲芳也不遺餘力自我推廣,甚至拿着工業團體名冊,一一拜託好友幫他拉票。例如,時任臺中港倉儲裝卸公司董事長張平沼,在臺中政商界擁有不少人脈;花蓮燕聲電臺董事長莊坤元,當時是花蓮工業會理事、慶美企業董事長,也卯足全力幫好友拉票,取得當地半數選票。
得道多助的陳哲芳,成爲臺灣史上最年輕的國大代表,「39歲就當選國大,讓他有機會增廣見聞,膽識也更足,」陳鏡堯認爲,四哥當時因爲國大的身分,有機會結識工商業及黨政圈的重要人士,交遊更廣、視角更高,甚至得以成就許多事業機會。
在國大代表六年任期屆滿後,陳哲芳仕途更上層樓。1986年,他出馬參與第一屆第三次增額監察委員選舉,又一舉當選第一屆監察委員。國大代表及監察委員的資歷,讓他成爲政壇的閃亮新星。
與人爲善,從政和爲貴
「和爲貴」是陳家家訓,活躍在政治圈的陳哲芳更謹守訓誨,與人和、廣結善緣。而也正因爲做人圓融、與人爲善,讓他在政商界人脈亨通。
八○年代,蔣經國和李登輝被選舉爲第七任中華民國總統和副總統,陳哲芳就是國大代表之一,而他也在那時與李登輝建立了匪淺的關係,「李登輝都叫他『Tetsu』,」陳哲芳夫人洪玉英說,非常熟識、關係很好的人大都稱呼他的日本名字。
「以前在來來飯店(臺北喜來登大飯店的前身)吃飯,只要遇到認識的人,他會要服務生拿帳單給他,默默付帳。因爲人面太廣,有時一口氣買單好幾桌,但他都一樣大方,」陳鏡堯說。
值得一提的是,陳哲芳在政治圈的好人緣,沒有黨派色彩之分。
當年,他以無黨籍身分當選國大代表,獲選爲國民黨國民大會黨部常務委員、國民黨黨營事業管理委員會委員;一九九六年,獲得時任總統李登輝聘任爲總統府國策顧問;二○○五年,在陳水扁擔任總統期間,也獲聘爲國策顧問;二○一六年,總統蔡英文上任後,又再聘任他爲國策顧問,直至二○二一年過世爲止。
在政壇上,能獲三位總統賞識,三度被聘任爲國策顧問者屈指可數,陳哲芳就是少數之一。
(本文出自《陳哲芳傳》作者:傅瑋瓊)